优秀和平庸之间,往往只差这种思维 - 广东盛领工程管理有限公司
首 页 关于我们 资费标准 荣誉资质 招标信息 公司业绩 下属企业 企业动态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
  • 1
  • 2
招标信息
     
招标信息  
 

优秀和平庸之间,往往只差这种思维

日期:2019/09/24  点击:2113 次
 优秀和平庸之间,往往只差这种思维
 
       职场中输出的成果,大部分都是可以量化的。在量化考核表上的一个个具体的数字,往往最能反应一个职场人真实的能力。平庸还是优秀,同样可以用这些数字来量化。换句话说,可量化的指标决定了你在职场中的成败。
 
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,活干得不少,却长期得不到认可重用,经常听到他抱怨这,抱怨那。
 
真的是老板瞎了眼吗?
 
不,大多数情况是,他真的很平庸,而且,被人家一眼看出来了。
 
一个职场人是优秀还是平庸,对我来说,看这一点就够了:可量化。
 
什么叫可量化?有那么大作用吗?今天这篇文章,我想跟你讲讲,为什么你要培养起自己可量化的思维方式,和工作习惯。
 
要知道职场上,微不足道的细节,最见一个人的真功夫。
 
1、什么叫可量化?
 
我们先看一个工作汇报的例子。
 
有天,你和同事小敏一起被派去参加一个论坛,回来主管问,会开得怎么样啊?
 
你说:
 
挺好的,来了好几个大咖,有谁谁谁,还有谁谁谁,其中某某的观点特别有启发,另外竞争对手也来了几个,比如谁谁,我了解了下他们最近人事有变动……
 
好了,你讲了一堆,主管说,“哦,还不错”。
 
小敏却这样回答:
 
如果按照咱们top10的客户排名,这次来了8个大咖,分别是谁谁谁……其中有6位的发言,都谈到咱们公司最重点的突破方向,可见我们对客户需求,还是挺有前瞻性的;
 
茶歇的时候,我和7位客户做了交流,对于客户比较关心的问题,记录了5个要点,全部是售后问题排名top10里面的,建议公司加强关注;
 
如果按照上半年市场的遭遇次数排名,5大主要竞争对手都来了,A公司和B公司都是总监级别,所以下半年多半也是和这5家竞争,咱们得早作准备……
 
主管一边听,一边微笑点头。
 
好了,你俩的汇报水平谁高谁低,谁在主管心中思路更清晰,更有条理,已经不言而喻。
 
为什么这么说呢?
 
不就是多了几个数字吗?
 
有的新人不理解,我看就是很多工作5年10年的职场老人,对数字,对可量化的重要性,也并不清楚。
 
2、为什么可量化如此重要?
 
这是因为,第一,人们天生对数字敏感。
 
你说,“最近的市场份额我们占压倒性优势”。
 
远不及说,“我们占有率82.7%,另外两家只能瓜分剩下的”,来得更让人印象深刻。
 
第二,数字更具有说服力。
 
你可能还记得,半年前,微信之父张小龙做了4个小时的微信公开课演讲,朋友圈都刷屏了。
 
其中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,没有作者的主观评价,它只是对张小龙4小时里出现词汇的次数做了统计,它是这么说的:
 
思维模型 0次;底层逻辑 0次;商业模式 0次;认知升级 0次;流量池 0次;黑天鹅 0次……以上2018年度热门词汇,张小龙一个都没说。
 
而说的最多的是:用户 114次;朋友 105次;时间 43次;希望 37次;真实 18次……另外,“底线”这个词,说了4次。
 
微信的创造者,是希望微信成为一款有价值观的伟大产品?还是追逐时髦、吸引眼球、毫无底线地赚取利益?张小龙公开演讲使用词汇的频度,说明了一切。
 
所以我们可以说,相比其它占用时间的APP,微信才是真正的关心用户、希望成为用户的朋友、是有底线的。这就是可量化之后,数字的说服力。
 
第三:只有可量化,才能满足商业世界对确定性的需要。
 
“大概”,“差不多有”,“应该是”……这样日常生活用词,会给一项生意的决策,一个项目的执行,造成不可接受的模糊。
 
只有冰冷的数字,才能精确反映真相。只有抵达真相,才能带来商业上的成功。
 
 
3、可量化思维无处不在
 
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建议,刚毕业的年轻人要尽可能进大公司。(大公司也有它的问题,这里仅作举例,不算是建议。)
 
在大公司,从你入职第一天开始,就必须要把工作成果按照规定流程,填写进一大堆标准图表里。
 
填写这些图表,有时候真的很烦,但是,这其实是在“强迫”一个毫无经验的职场人,学习如何使用可量化的方式,来总结自己的工作成果。
 
这是一种职业化的训练。
 
就像上面工作汇报的例子,你究竟是给出似是而非的信息呢,还是尽可能提供精确数字,和对比之后的准确比例。
 
决定了别人判断你,够不够“职业”。
 
除开工作汇报,员工的能力模型、职责划分、考评比例……管理者的精力分配、时间管理……公司的战略规划、业务演进……
 
所有这些,都得靠可量化的数据来体现。
 
在一架庞大的组织机器里,量化之后的数据,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,在部门和部门、上级和下级、内部与外部之间,被挖掘、传递、汇总、分析……
 
从第一笔生意开始,到最后一笔结束。贯穿一个公司的生老病死。也贯穿我们整个职场生涯。
 
无处不在的数据,也要求我们尽早掌握可量化的思维方式,你才能真正理解你的工作,理解行业如何演变、公司如何运转。
 
直到有一天,可量化成为你工作的习惯,变得像鱼在水里呼吸一样自然。
 
4、最高级的可量化
 
看到这里,你可别以为所谓的“可量化”,就是把数字摆出来,统计完了就行。
 
那还只是入门。
 
你的可量化进阶之路才刚刚开始呢,后面还有高阶课程。
 
举个例子吧,每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,应该都知道这组数据的含义:1-3-6-12-36-72.
 
这代表了大数据统计中,在不同月份离职的员工,离职原因的分析。
 
入职1个月内离职,大概率是HR的原因。因为员工没有得到HR对企业、对公司流程、对工作基本条件的指引;入职3个月离职,大概率是主管的原因。员工对主管的风格、交流方式、乃至人品,都可能失望离开;入职6个月离职,往往是因为企业文化;入职12个月离职,多半与晋升有关;入职36个月离职,更多是因为公司的发展;入职72个月离职,集中表现为个人自身的发展,比如离职深造,转行,创业等等。
 
看到了吧,这些统计数字,可以很好地帮助一个公司,分析判断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,对留住员工这项任务,更好加以改进。
 
可量化的数据,呈现了背后的规律。
 
再讲个最近的事儿吧。
 
我一位客户,市场始终打不开,不得已空降了一个有经验的销售总监。
 
当然,薪酬也不低。
 
半年后他告诉我,最近几次投标,打了不错的翻身仗,全仰仗了这位空降兵总监。
 
他们公司,之前的价格、竞争数据都有,但一直没怎么用,报价全是靠经验。
 
这位总监来了后,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,还分客户、分对手、分产品、按时间做了好几个图表,把对手的报价特点,客户的中标价格趋势,讲得清清楚楚。
 
知已知彼,不赢才怪了。
 
这就是我想说的,最高级的可量化,是呈现规律、呈现趋势。
 
已经发生的历史,无法改变,但过去的数字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趋势的方向。
 
如果你的工作成果,不光可量化,还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,那么这一个个数字,才真正活起来。
 
这才应该是一份工作在可量化上,努力的方向。
 
作为职场人,你才担得起优秀这两个字。
 

广东盛领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   建站单位: 腾宁科技 最优网络